|
|
|
白族概况 |
|
人口及分布
白族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民族据1990年统计总人口1598,052人。除湖南桑植、贵州毕节、四川西昌等地散居着约26万余人外,133万多人分布在云南省各地,其中102.01万人(1990年)聚居在滇西大理白族自治州境内。大理白族自治州成立。现辖12个县(市):大理市、鹤庆县、洱源县、剑川县、云龙县,以上四县一市为白族.......查看详细 |
|
|
|
·白族的风俗
白族基本上实行一夫一妻的小家庭制。儿子成婚后即行分居,父母一般从幼子居住。在地主阶级中,有少数是“四代同堂”的大家庭。同宗同姓不通婚,但例行姑舅表婚。婚姻一般由父母包办,要门当户对。有女无儿的可以招赘,无儿无女的也可以抱养同族弟兄的子女(过继)或养子。赘婿和养子要改名换姓,才能取得财产继承权。
.......查看详细
|
|
|
|
|
·白族节日—葛根会
葛根会时间是每年农历正月初五,地点在大理古城北门外的文笔村。
此会相传始于唐代,民国《大理县志稿载:“初五日,城西北三里三塔寺游人如蚁,留连胜境,倘佯登眺, 襟抱豁然,有卖春酒、烧猪肉、生螺黄、生螺狮、凉米线,供人瞰吹醉饱与薄片葛根者,故俗称葛根会云。”
此会以交易葛根和游览三塔寺风光为主,同时有名食小吃供人享用,还有卖小娃娃玩.......查看详细
|
|
|
|
|
·白族饮食—饵块
是用优质大米加工制成。其制作过程是将大米淘洗、浸泡、蒸熟、冲捣、揉制成各种形状。一般分为块、丝、片三种。制成的饵块色泽洁白、质地细嫩、有筋骨,味美可口。以大理等地所产饵块为最了名,是云南饵块的上品。这些地方生产的饵块,在色、香、味上独具特色,无论煮、炒皆不粘糊,其于制品保质期长,便于携带,最受外地旅游者的喜爱。 每年冬季,年头岁尾进时,大理民间按习俗都要做小饵.......查看详细
|
|
|
|
|
·白族的石雕和木雕
白族的石雕和木雕
石雕以剑川石宝山窟和“大理古幢”为代表。剑川古宝山窟,又名石钟山石窟。已发现16窟,分布在石钟寺、狮子关和沙登村三处。系南诏、大理国,经数百年不断开凿而成。内有南诏王者造像、佛教释迦、观音、天王等造像以及波斯人造像、白族女性崇拜的女性生殖器神造像。在手法上,除常用圆雕外,还采用高、浅浮雕手法;在形象性格.......查看详细
|
|
|
|
|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