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|
|
景颇族概况 |
|
景颇族由唐代“寻传”部落的一部分发展而来。近代文献多称为“山头”、又分别称为“大山”、“小山”、“茶山”、“浪速”,自称“景颇”、“载瓦”、“喇期”、“浪峨”,主要聚居在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各县的山区,少数居住在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的芒马、古浪、岗房以及耿马、澜沧等县,总人口为11. 9万多人(1990.......查看详细 |
|
|
|
·景颇族敬老习俗
每年初秋时节举办隆重的“敬老会”。青年们打响火枪、放爆竹,争着请村寨老人到自家竹楼作客接受敬酒。黄昏时分,人们集体跳起“敬老舞”。.......查看详细
|
|
|
|
|
·景颇族的目脑节(图)
目脑纵歌即目脑节。“目脑纵歌”,景颇语音,意为“大伙跳舞”。景颇族最盛大的传统节日,一般于每年农历正月十五以后的九天内择双日举行,节期三至五天不等。 目脑节起源于三种传说。第一,人类是向鸟儿学会了目脑舞,而鸟儿的目脑舞又是从太阳神那里学来的 。第二,古时景破族居住在一个遥远而美丽的地方,人.......查看详细
|
|
|
|
|
·景颇族的饮食
景颇族主要食粮有大米和包谷。每天三餐,用锅或筒煮饭。吃饭时多不用碗筷,只用芭蕉叶包饭食。
景颇族的饮食
据传说,景颇族的先民在从以采集和狩猎为主的社会进入农业经济的初期,只会种芋,因此他们中最早的姓氏“梅何”(栽芋)、“梅普”(犁芋)、“梅掌”(整理芋墒)等,都是因种芋而得名的。至于水稻,传说是.......查看详细
|
|
|
|
|
·景颇族的工艺美术
景颇族的工艺美术大部分表现和应用在服饰方面。景颇族妇女在筒裙、通帕、护腿、腰带、袖口、衣领、包头巾等地方所织出或绣出的图案据说可达三百多种,内容多以虎脚印、蛇花、毛虫脚、南瓜子、树叶、蜂巢等花、鸟、动植物及日月星辰等自然景物为题材。
景颇族的工艺美术
景颇族的雕刻装饰艺术包括绘画、雕刻、织物图案、剌绣等。民间绘画大多与原始宗教相结.......查看详细
|
|
|
|
|
|
|